图片配资在线导航官网配资在线导航官网
引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,1955年授予的57位开国上将中,有八位因姓氏相同且功勋卓著,被后人称为“上将四杨”和“上将四陈”。
这八位将军分别是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、杨至成、陈再道、陈锡联、陈伯钧和陈明仁。
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,建国后又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,堪称新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。
上将四杨:战将与后勤的完美组合“上将四杨”指的是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和杨至成这四位开国上将。他们中前三位以作战指挥闻名,后一位则在后勤保障领域独树一帜,共同为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杨得志:从放牛娃到总参谋长
杨得志,1911年1月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穷苦农民家庭。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他只读过几天书,11岁丧母后给人放牛,14岁到煤矿挑煤。
1928年,他参加湘南起义,投身红军,同年加入共产党。从此,他的人生跟革命绑在了一起。
长征中,他带红一团强渡大渡河,组织17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抢桥头,硬是给红军杀出一条路。抗日战争时,他当八路军115师685团团长,打平型关战役,干掉日军1000多人。
解放战争,他升任第19兵团司令员,指挥平津战役,拿下天津,战功赫赫。建国后,他当过志愿军副司令员,参加抗美援朝,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。
1980年,他还当上总参谋长,管着全军的作战指挥,直到1987年退休。1994年10月25日,他在八宝山安葬,享年83岁。
杨成武:黄土岭一炮震敌胆
杨成武,1914年10月27日生于福建长汀,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。1929年,他参加闽西农民暴动,加入红军,次年入党。
长征时,他带红四团抢泸定桥,冒雨点火把,骗过敌人,拿下桥头。抗日战争,他当115师独立团团长,指挥黄土岭战斗,一炮打死日军将领阿部规秀,震得敌人魂飞魄散。
解放战争,他当晋察冀军区司令员,打清风店战役,歼敌1.4万,解放石家庄,牛气得很。
建国后,他干过北京军区司令员、福州军区司令员,1955年授上将军衔。晚年他在福州军区干活,2004年2月14日去世,享年90岁,葬在八宝山。
杨勇:五次负伤的硬汉
杨勇,1913年10月28日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农家。1927年加入共青团,1930年参加红军,转为共产主义者。长征时,他带队冲湘江封锁线,身负重伤还死扛着。
抗日战争,他在115师686团当副团长,打平型关夜袭战,干得漂亮。解放战争,他当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,打淮海战役,围歼敌军,为渡江战役铺路。
他一共负伤五次,硬汉本色。建国后,他当过贵州省政府主席、北京军区司令员,1955年授上将军衔。1983年1月6日去世,享年70岁,葬八宝山。
杨至成:红军的大管家
图片
杨至成,1903年11月30日生于贵州三穗,是侗族人。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,1926年进黄埔军校第五期,1927年入党,参加南昌起义。
长征时,他当红军总供给部部长,管粮草,忙得脚不沾地。抗日战争,他管抗大后勤,保障学校运转。
解放战争,他在东北野战军负责后勤,管军需工厂,保证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物资供应,人称“红军大管家”。
建国后,他当过后勤学院院长,1955年授上将军衔,搞军队后勤现代化。1967年2月3日去世,享年63岁,葬八宝山。
上将四陈:勇猛与智慧并存“上将四陈”指的是陈再道、陈锡联、陈伯钧和陈明仁这四位开国上将。他们中有铁血战将,也有理论专家,还有起义将领,各有各的精彩。
陈再道:中原突围的猛将
陈再道,1909年1月24日生于湖北麻城,原名叫程再道,因登记出错改姓陈。1926年他参加农民自卫军,1927年打黄麻起义,1928年入党。
长征时,他当红四军军长,带队突围,硬得很。抗日战争,他当129师386旅副旅长,打长生口战斗,以少胜多,干掉不少敌人。
解放战争,他当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,打上党战役,夜袭敌军,歼敌几千。
建国后,他当过武汉军区司令员、铁道兵司令员,1955年授上将军衔。1993年4月6日去世,享年84岁,葬八宝山。
陈锡联:夜袭阳明堡的英雄
陈锡联,1915年1月4日生于湖北黄安。1929年参加红军,1930年入党。长征时,他当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,掩护北上,三过草地。
抗日战争,他当129师385旅旅长,带队夜袭阳明堡,炸毁日军飞机24架,战果辉煌。解放战争,他当纵队司令员,打辽沈战役,拿下锦州,立大功。
建国后,他当过炮兵司令员、北京军区司令员,1955年授上将军衔。1999年6月10日去世,享年84岁,葬八宝山。
陈伯钧:太行山的理论家
陈伯钧,1910年11月26日生于四川南江。1927年参加红军,1930年入党。长征时,他当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,记战斗经验。
抗日战争,他当115师343旅政治部主任,打平型关时负责宣传鼓动。解放战争,他当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,打辽沈战役,攻敌据点,为平津战役铺路。
建国后,他当军事学院副教育长,写了好多军事教材,1955年授上将军衔。1974年2月27日去世,享年64岁,葬八宝山。
陈明仁:起义将军的担当
陈明仁,1903年4月7日生于湖南醴陵。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先在国民党军干活。1949年8月,他跟程潜将军在长沙起义,投奔人民解放军。
起义后,他当第21兵团司令员,打广西剿匪战,清残敌,稳地方。建国后,他当湖南军区司令员,1955年授上将军衔,搞地方建设。1974年5月21日去世,享年71岁,葬在长沙。
图片
四杨四陈的独特意义:各司其职,合力制胜这八位将军虽然都姓杨或陈,但他们在革命中的角色和贡献各有千秋,凑在一起就像一支完美的团队。
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这“三杨”是大名鼎鼎的战将,战场上冲锋陷阵,打得敌人抱头鼠窜。杨至成则是后勤专家,管粮草弹药,保证前线打得顺手。
陈再道、陈锡联是勇猛派,带兵打硬仗不含糊;陈伯钧偏理论,写教材搞培训,提升部队素质;陈明仁是起义派,关键时刻站对队,给新中国添砖加瓦。
杨得志打平津战役,拿下天津,硬是把华北战场翻了个盘。杨成武在黄土岭一炮干掉日军将领,士气大涨。
杨勇淮海战役围歼敌军,为渡江开路。杨至成在东北管后勤,辽沈战役的弹药粮食全靠他撑着。
陈再道中原突围撕开敌阵,陈锡联夜袭阳明堡炸飞机,陈伯钧写教材给部队加脑子,陈明仁起义稳湖南广西。
这八个人各干各的活儿,配合得天衣无缝,硬是把革命胜利扛到了最后。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革命死心塌地,拼了命也要干成事。
不同点是专业不一样,有的擅打仗,有的管后勤,有的搞理论,有的拉队伍,凑一块儿就是全能型人才库。这也说明了为啥人民解放军能打赢仗——分工清楚,互相补台,谁都少不了。
结语: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、杨至成、陈再道、陈锡联、陈伯钧、陈明仁,这八位开国上将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,撑起了新中国的军事脊梁。
战场上他们打得凶,后勤上管得细,理论上讲得透,关键时站得稳。建国后,他们也没闲着,搞国防、修基建、教人才,个个都干得有声有色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